台灣苧麻|手捻苧麻線
曾經收過一份珍貴的禮物:就是來自台灣本地的「苧麻纖維」。
居住於花蓮的友人夫妻小紅&子倫,復育能反映當地風土的植物,並將農事融入日常生活中。有一回收到他們已刮過也已乾燥處理過的苧麻纖維,看到苧麻纖維本尊時令人非常驚喜,它的自然原色呈現白皙的潔淨感,彷彿反映大地間的純粹與美好~
居住於花蓮的友人夫妻小紅&子倫,復育能反映當地風土的植物,並將農事融入日常生活中。有一回收到他們已刮過也已乾燥處理過的苧麻纖維,看到苧麻纖維本尊時令人非常驚喜,它的自然原色呈現白皙的潔淨感,彷彿反映大地間的純粹與美好~
![]() | 由於之前沒有捻線的經驗,收到如此得來不易的纖維之後也一直不敢輕舉妄動,但是一直都在持 續思考著該如何好好把這些珍貴的纖維運用在織品上。 |
一邊學習了解植物纖維要如何才能捻成可用的、堅靭的線之外,也上網搜尋各種捻線方法,逐一收集著不連續的工序以及工具資訊,後來決定選用形制與結構皆與古代漢朝時期手搖紡車比較接近的傳統手搖紡車。(其實一直到紡車組合完成之後,我都還抱著非常懷疑的心態,想著這樣可行嗎?)下手實作之後,出乎意料的這一切就這麼自然地解密了!手搖紡車的轉動,讓手執纖維的人可以自然感受到纖維的張力與扭力,然後會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多扭幾圈,什麼時候可以將扭轉的纖維收集起來。
![]() | ![]() |
僅僅把苧麻纖維處理成適合使用的手捻線,須時一週的時間,然後再花另外的時間把這些手捻苧麻線織完,大約僅能完成二條約莫長50公分的席方。織完之後,方才深切體悟到手捻席方的寶貴。